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13/1/2 下午 11:07:29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影視史學與人文空間
(英文)VISUAL HISTORY AND HUMAN SPACE
開課學期 Semester:100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歷史四
授課教師 Instructor:張弘毅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HI566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42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學分數 Credit(s):2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二34  上課教室 Classroom: D0301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
101年01月16日09時30分
歷史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語言測試(含繳交錄音檔、口試、角色扮演等)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2史學研究方法》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語言測試(含繳交錄音檔、口試、角色扮演等)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3史料文獻解讀》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語言測試(含繳交錄音檔、口試、角色扮演等)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4歷史專業論述與寫作  
5口語溝通表達和學術討論  
6資料蒐集與整理分析》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語言測試(含繳交錄音檔、口試、角色扮演等)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7口述採訪與田野調查實作》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語言測試(含繳交錄音檔、口試、角色扮演等)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8科技資源與數位人文之應用》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語言測試(含繳交錄音檔、口試、角色扮演等)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9文化創意以及文化加值產業  
10領導、組織、企畫和管理能力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張弘毅選編,<<影視史學課堂講義>>(含<<紀錄片概論>>)。
鹽澤 亮,<<雙冬疏散學園繪卷>>(修訂版)。台北市立教育大學,2008。
張淑娃譯(Marc Ferro),<<電影與歷史>>。台北:麥田,1998。
陳榮彬譯(N. Davis) ,<<奴隸,電影,歷史>>。台北:左岸,2002。
「當代」88期(1993.8)--影視史學/人類學專輯。
周樑楷,<大眾史學:人人都是史家>。「當代」206期(2004.10),頁72-85。
(原文:周樑楷,<大眾史學的定義和意義>,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人人都是史家:大眾史學研習會論文集>>第一冊(講義版),頁17-24。)
綦甲福等譯,Jorn Rusen,<<歷史思考的新途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周樑楷,<<歷史學的思維>>。台北:正中,1993。
王晴佳,<<西方的歷史觀念:從古希臘到現代>>,台北:允晨,1998。
王任光譯(E. H. Carr),<<歷史論集>>。台北:幼獅,1995。
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1998。
王晴佳、古偉瀛,<<後現代與歷史學>>。台北:巨流,2000。
陳思仁等譯(Hobsbawn),<<被發明的傳統>>。台北:貓頭鷹,2002。
王凌霄譯(Mark Carnes),<<幻影與真實>>二冊。台北:麥田,1998。
林志明譯(Pierre Bourdieu),<<布赫迪厄論電視>>。台北:麥田,2002。
梁永安譯(Edward Said) ,<<文化與抵抗>>。台北:立緒,2004。
王志宏等譯(Edward Said) ,<<東方主義>>。台北:立緒,2002。
江政寬譯(Lynn Hunt),<<新文化史>>。台北:麥田,2002。
江政寬譯(N. Davis),<<馬丹蓋赫返鄉記>>。台北:聯經,2000年。
蔡秀女等譯(T. Jousse&),<<電光幻影一百年>>。台北:遠流,1996。
焦雄屏等譯(L. Giannetti) ,<<認識電影>>。台北:遠流,1998。
陳儒修等譯(R. Stam),<<電影理論解讀>>。台北:遠流,2002。
劉惠媛譯(John Berger),<<影像的閱讀>>。台北:遠流,2002。
Robert Darnton, The Great Cat Massacre. New York: Vintage,1984.
Robert F. Berkhofer, Jr., Beyond the Great Story: History as Text and Discourse. Mass.: Cambridge, 1995.
Keith Jenkins, Re-Thinking Histor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1.
Joyce Appleby, Lynn Hunt& Margaret Jacob, Telling the Truth about History. New York, 1994.
James B. Gardner, Peter S. Lapaglia, Public History: Essays from the Field. Kreiger Publishing Co., 2004.
David E. Kyvig, Myron A. Marty, Nearby History: Exploring the Past Around You. New York: AltaMira Press, 2000.
Carol Kammen, On Doing Local History: Reflections on What Local Historians Do, Why, and What It Means. New York: AltaMira Press, 2003.
Susan Poter Benson, Stephen Brier, Roy Rosenzweig, eds., Presenting the Past: Essays on History and the Public.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 Press, 1986.
Roy Rosenzweig, David Thelen, The Presence of the Past: Popular Uses of History i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8.
Warren Leon, Roy Rosenzweig, eds., History Museu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ritical Assessment.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9.
Tom Engelhardt, Edward T. Linethal, eds., History Wars: The Enola Gay and Other Battles for the American Past.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 1996.
Mike Wallace, Mickey Mouse History and Other Essays on American Memory.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 Press, 1996.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1970年代以來,在傳統的歷史學領域中,逐漸發展出一些新興的學術趨勢:例如影視史學,並且隨著數位化或人文數位典藏的發展,上述學術趨勢愈顯明白,尤其從傳統史學的角度觀察,更可發現影像歷史(visual history)做為一種「新歷史文類」,早已和口傳的歷史(oral history)、書寫的歷史(written history)鼎足而三立。
人類社會對於歷史敘事的形式(form),自原始時代以來,首先只是訴諸「口傳的歷史」,特別是世界上那些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或族群,如台灣原住民--語言學所稱之南島民族(Austronesian),通常是透過口述的方式,記錄或傳達(傳唱)有關他們自己的過去。除此以外,歷史敘事的形式,通常是以文字做為工具,形成「書寫的歷史」--古代希臘史家Herodotus及中國史家司馬遷,都代表了這般的傳統。
十九世紀中葉以降,由於照相機、攝影機的先後發明,一種歷史敘事的新形式開始成為可能,即「影像的歷史」,不過,大約要過了一百年以後,專業史家(professional historian)才逐漸開始重視歷史敘事當中有關視覺影像(visual image),即「觀看」的議題。1977年,法國史家Marc Ferro出版Cinema et Histoire一書,成為論述「影像的歷史」之先驅;1988年,美國史家Hayden White在「美國史學評論」(AHR)發表劃時代的論文”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photy”,並為所發明的”Historiophoty”一詞下定義(其後,台灣史家周樑楷將Hayden White前述論文翻譯發表於「當代」雜誌,並將”historiophoty”譯為「影視史學」,視其為一門學問,同時更以「虛實方法論」,做為擴大討論這門學問的基礎);1999年,周樑楷於「台大歷史學報」發表<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主張:「影視史學」並不限於電影與電視,任何以靜態或動態的圖像傳達人們對於過去事實的認知,都算是影像視覺的歷史文本,而對這些文本的思維和論述所做的探討分析就是「影視史學」。
另一方面,導演或影像製作者(film-maker)的作品,不但事涉「影視史學」--無論電影、紀錄片或舞台劇,一但作品關乎歷史,本身其實就是從事影像論述(filmic discourse)的歷史文本--也即「新歷史文類」。換言之,「電影不僅只是電影,紀錄片也不僅只是紀錄片,以影像論述呈現歷史的電影或紀錄片……等,其本身就是歷史」,從而,影像製作者因此宛如史家或大眾史家(film-maker as historian or public historian)。
有關大眾史學(public history),其「大眾」一詞基本上與下列字彙相關:public , popular, people:(A)public為private之相反詞;public history偏向指稱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以降,隨著近代政治社會變遷、共和政體(republicanism)創建、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形塑下,公民或公眾的歷史。(B)popular為elite之相反詞;popular history偏向指稱從文化觀點定義、與上層社會(the upper classes)有別之下層社會(the lower classes)、俗民或庶民社會(folk society)、即一般人( common people)的歷史。(C)people為nobleman之相反詞;people’s history偏向指稱近代工業革命以後,隨著生產機制的轉化、階級意識與經濟活動交互作用、群眾或大眾社會(mass society)形成後,人民、群眾或大眾的歷史。最後,從方法論而言,大眾史學有三個面向:如history of the public, history for the public, history by the public;此外,大眾史學強調重視少數或弱勢(minority),及底層的史觀(history from below, or history from the bottom up)。套用美國史家Carl Becker(1931)及Peter Novick(1988)的說法,大眾史學正是源自Everyman his own historian,及Every group its own historian這樣的概念,也就是說,大眾史學鼓勵專業史家(professional historian)以外的人們,「大家一起來寫村史」,提倡「人人都是史家」。
本課程除了介紹影視史學(historiophoty)、大眾史學(public history)之創建(invention)及相關研究情形,也將視情況採取授課教師、導演與作家「協同教學」的上課方式,依課程進度安排導演或作家蒞班座談。本課程理想:從人文空間(human space)的角度,以學理或實例引導選課同學擁有影像評論能力,或進而可能從事相關創作(如1980年代著名的美國女史家Nathalie Davis協助拍攝”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二是希望為培育21世紀的歷史影像製作者或大眾史家,略盡棉薄心力。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21世紀史學的新方向:影視史學與大眾史學
傳記與歷史:兼談電影「賽德克.巴萊」
Difficult Heritage:二次大戰後的歷史文化議題
論記憶轉變為歷史:以「綠的海平線」(62m) 為例
期中考
影像拍攝入門之經驗分享:以紀錄片「台北新故鄉」為例
認識自己:「客家行腳(第一集):陸豐客家庄」(48m)
校外教學
成果發表會
期末考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100%筆試、課堂作業及課堂表現(如到課率)「等量評分」。
(1)課堂講義之讀書心得,至少A4兩頁。
(2)<<雙冬疏散學園繪卷>>讀書心得至少A4一頁。
(3)口頭報告:每人選定一個主題,拍攝至少5分鐘影片,或至少收集十張老照片,於表定時間依序輪流上台展示講解,報告後並繳交書面報告或電子檔案。
上述作業請於課程結束前親自繳交光碟片,或寄電子檔案: claude@tmue.edu.tw(未接到回信務必聯絡,以免影響成績)。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開學第一堂課說明。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 EMAIL:claude@tmue.edu.tw
聯絡電話 Tel: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十、學校教材上網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http://elearn.scu.edu.tw(於99.09.啟用)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