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1/7/6 下午 02:13:27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與性別對話
(英文)GENDER DIALOGUE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開課學期 Semester:109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工二A
授課教師 Instructor:廖美蓮 LIU, MEI-LIN MIRIAM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SW246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49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學分數 Credit(s):2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二34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0年02月23日00時42分
社會工作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具有瞭解、評估人與團體、環境、制度間互動及影響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interactions among individuals, their environment, and their social systems, and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these force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2發掘與分析社會問題之能力。
The ability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ocial problems.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3具備能夠覺察自我、尊重多元文化,以及關懷本土的個人涵養。
The cultivation of self-awareness, respect for cultural diversity as well as concern for local issues.
》服務體驗
》團隊參與
4針對一特定主題論述(說與寫)與發展個人主張之能力。
The ability to discuss and advocate for a specific social topic/issue.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5具備社會工作策略思考與行動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think strategically and to take actions.
  
6團隊合作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with team members.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陸偉明(2016)性別教育與生活。台北:雙葉。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游美惠(2005) 性別教育最前線:多元文化的觀點。女書文化。
蘇芊玲主編(2005) 大年初一回娘家-習俗文化與性別教育。女書文化。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心靈工坊。
張元瑾譯(2010)酷兒的異常世界:現代家庭新挑戰。心靈工坊。
趙彥寧(2001)戴著草帽到處旅行。巨流。
楊幸真(2010)校園生活與性別:性別學習與教學實踐。巨流。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本課程的目的在幫助學生探索其性別觀念與性別意識的發展,建立個人主體性,瞭解性別對自身的影響,並且以「性別觀點」檢視生活周遭常見但隱諱的性別迷思,從個人擴展到社會層面,進而突破傳統舊思維,培養性別意識,促進與落實性別平等教育。透過一學期(18週)的課程設計,達下列目的:
1.藉由每週次單元性課程體驗,協助學生對自身「性別關係」的檢視與敏察。
2.透過小組討論與體察性別議題,讓「性別覺察」「性別知識」與「性別敏感度」從日常生活中被活化起來。
3.回觀學生各自的性別角色如何受社會建構與文化形塑而成,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生命歷程與集體經驗。
4.透過各個主題,幫助學生體會無處不是性別以及性別在我們所處的環境內之交織作用,透過各自的經驗與教室手扎的分享與交流,發展更多與性別的對話。
5.最後,論證性別平等與社會工作核心價值的共存性。 
This module introduces them to the concept of gender as a social construct. The module looks at:
1.How gender as a social construct attributes different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to females and males, and gives them unequal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power.
2.Through panel discussions and understand the gender issues, so that "gender awareness" "Gender Knowledge" and "gender-sensitive" are activated together from everyday life.
3.Back view of their students how gender roles that shap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 made, and how they affect our lives and collective experience.
4.Through various topics to help students realize the ubiquitous role of gender and sex are intertwined in our environment, the sharing and exchange through their experiences with classroom Shouzha,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dialogue and gender.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分為三個部份進行對話:
一.在性別中成長
二.文化的性別
三.跨越國界的性別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2/23 課程介紹,自我體察與性別的關連性,學生也說說自己的期待。
—檢視COVID-19與性別的關係
—檢視生活中的性別(例如過年、習俗、家庭養成、學校以及各個系統裡...)
2.體驗活動—體察性別無所不在。
1.課程介紹,學生也說說自己的期待。
2.體驗活動—體察性別無所不在。

2

3/2 性別角色及其發展-「性別經驗」初探
女性的附屬位置從何時開始?為何男生不可以輕易哭?
【文獻閱讀】
廖美蓮(2012)。〈性別與社會建構:初探社會工作系學生性別意識形塑〉。《臺大社會工作學刊》,25,1-50。
分組分享

3

3/9 *談過年過節—習俗中的性別?
【分組討論】
家庭中的家務分工與「母職」角色。
分組分享

4

3/16 認識多元家庭性別角色及其發展
【性別桌遊】好好玩
•扮家家遊-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分組進行桌遊。
3-4人一組
(計分)

5

3/23 性別與運動—女力We can
【體驗各類運動】
•由各隊隊長尋找隊員,並找出隊員的優勢(籃球、棒球、網球、啦啦隊、國標舞、游泳)。
•比力氣大小。
•腿部肌肉比賽。
•慢跑20分鐘。
•分組跳繩。
•韻律體操。
•閱讀文獻,下次上課對話
【文獻閱讀】
1.陳國光(2002)《我國體育運動管理學碩士論文及其引用文獻之分析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莊憶欣(2009)。《做運動、做瑜珈、做性別:男性瑜珈參與者的性別實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3.胡祟偉(2016)《運動、情感與形構社會學:臺灣 女子舉重的進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4.2015性別平等教育學刊73期,《當體育與運動遇上性別系列》。
分組體驗

6

3/30 學術交流週 停課

7

4/6 *媒體中的性別
每組負責從各種媒體材料中找出有哪些性別的觀察
分組作業(4~5人一組)

8

4/13 *科學知識與實證研究中的性別【期中考】
期中報告

9

4/20 性別電影欣賞。
  

10

4/27 *服裝也有性別?(分組與與文獻及加入個人體察對話)
•服裝中的性別有幾種?
議題討論
1.談談服裝背後的意識形態。
2.服裝和身分認同之間的關聯性。
3.透過服裝體驗,是否有體察到服裝背後的權力結構,試著論述出來。
4.你如何看待這次體驗?分享自己準備服裝的覺察服裝也有性別?
體驗活動
分組報告

11

5/4 *長照/照顧與性別
事先進行一個微關懷計劃—小型的研究調查
你是誰?帶著什麼的社會位置與個人經驗?
3-4人一組
(計分)

12

5/11 性別與身體
泡湯—體現凝視
•體驗活動-體驗泡湯時被「凝視」的感覺
議題討論:
1.透過文獻,你對凝視的理解?
2.被別人凝視的感覺與文獻可以如何對話?有沒有最不想讓別人看到的身體部位?
3.談身體意象(body image),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
【文獻閱讀】
體驗活動

13

5/18 性別與科技—PUA & online grooming
【文獻閱讀】
1.廖美蓮(2020)。〈網路性誘拐—兒少影像性剝削實務挑戰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11,1-31。取自:https://reurl.cc/kd8EpG
2.Maddocks, S. (2018). From non-consensual pornography to image-based sexual Abuse: charting the course of a problem with many names. Australian Feminist Studies, 33(97), 345–361.
3.van Gijn-Grosvenor, E. L. & Lamb, M. E. (2016). Behavio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online sexual groomers approaching boys and girls. Journal of Child Sexual Abuse, 25(5), 577-598. (21)

分組分享

14

5/25 性別暴力與性騷擾
情境體驗
•紀錄片:玫瑰的故事(婦女新知出版)
【文獻閱讀】
1.廖美蓮(2019)。〈走進層層密室-親密關係性暴力的定義態樣、盛行率與工作挑戰之文獻回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7,81 - 118。
2.林美薰(2016) 〈反制跟蹤騷擾,臺灣大步走〉。《婦研縱橫》,105,6-15。
分組分享

15

6/1 多元情慾實踐 分組展演

16

6/8 性別與空間【實地訪查】
(本週課堂為田野觀察,同學可自由前往觀察地點)
分組探險

17

6/15 性別實踐影像成果發表
【以口頭報告方式,分小組進行。同組同學分組的原則是大家性別實踐的行動要先有共識,最後提出匯集過程的片段(影片製作呈現) 並作出完整的報告。】

期末報告

18

6/22 性別實踐影像成果發表
【以口頭報告方式,分小組進行。同組同學分組的原則是大家性別實踐的行動要先有共識,最後提出匯集過程的片段(影片製作呈現) 並作出完整的報告。】

課程總回顧
期末報告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 40%病假須醫生證明。其他事假理由一律視為缺席。缺課一次扣5%(遲到扣2%)。全學期抽點8次。惟,遲到扣分不限於點名的8 週。(備註:詳見修課原則第一點)
分組報告 50%習俗中的性別(5%)、媒體中的性別(5%)、服裝也有性別(5%)、性別與照顧(5%)等四個平常成績;(期中)15%、與期末(15%)等兩份報告,前述六個成績係以團體口頭報告方式,分小組進行。同組同學分組的原則是大家性別實踐的行動要先有共識,最後提出匯集過程的片段(影片製作呈現) 並作出完整的報告。
課程手札 10%1.請準備一本MUJI筆記(若需要,可以團體合購)。
2.性別手扎:記錄各個主題的學習經驗與歷程,包括:意識覺歷的起點、轉化與實踐等經驗。請於第17週上課前繳交紙本。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週一(為免時段已有安排接見學生或會談,請同學們盡量事先約時間。)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D0704 EMAIL:miriamliu@gm.scu.edu.tw
聯絡電話 Tel:# 6368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吳佳燁 cywu6011@gmail.com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1.本課程很需要體驗與分組工作,因此若缺課太多次,手扎也無法完成,也就失去修課的意義,因此,若缺課四次及以上就視同不合格論之。
2.本課程盡可能購買指定課本,同時要事先閱讀指定的文章。
3.課程原則上提供給二年級並且對性別議題有興趣的同學。
4.本課程的有課堂上期中與期末口頭報告均團體報告,以小組為計分單位。
5.所有課堂的小組合作與報告,須全組到齊才能上台報告,未能到場的同學經老師事後准假的情況下,一律以六十分計算。
十、學校教材上網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