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5/3/31 上午 05:15:00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社會統計資料處理
(英文)DATA ANALYSIS OF SOCIAL STATISTICS
開課學期 Semester:113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社一A
授課教師 Instructor:黃芳誼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SO28003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74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必 學分數 Credit(s):3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三789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3年12月14日08時45分
※ 因授課需求教室如安排於語練教室需加收語言實習費
課程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關聯性 Course match with UN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1 消除貧窮 No Poverty
>SDG2 終止飢餓 Zero Hunger
>SDG3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SDG4 優質教育 Quality Education
>SDG5 性別平等 Gender Equality
>SDG8 體面工作與經濟成長 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
>SDG10 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Reduced Inequalities
>SDG11 續城鎮與社區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SDG16 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 Peace, Justice and Strong Institutions
>SDG17 促進目標實現之全球夥伴關係 Partnerships for the Goals
課程與社會力關聯性 Course match with Employment Soft Skills
>溝通表達 Communication Expression
>持續學習 Continuous Learning
>人際互動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團隊合作 Teamwork
>問題解決 Problem Solved
>創新 Innovation
>資訊科技應用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工作責任與紀律 Work Responsibilities and Discipline
>抗壓性 Stress Resistance
社會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具備社會學思考的基本能力
The basic ability to think sociologicall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展演
》資料蒐集與分析
》外文閱讀
》團隊參與
》人際實驗作業
》學習綜合表現
》參訪表現
》移地教學表現
2具備社會科學研究的分析能力
The ability to analyze so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展演
》資料蒐集與分析
》外文閱讀
》團隊參與
》人際實驗作業
》學習綜合表現
》參訪表現
》移地教學表現
3具備調查、蒐集與分析資料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investigate ,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展演
》資料蒐集與分析
》外文閱讀
》團隊參與
》人際實驗作業
》學習綜合表現
》參訪表現
》移地教學表現
4具備批判社會現象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analyze social phenomenon critically.
  
5具備全球與跨文化的視野
The views with global and cross-cultural concerns.
  
6具備分析在地與區域社會問題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analyze social problems in both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展演
》資料蒐集與分析
》外文閱讀
》團隊參與
》人際實驗作業
》學習綜合表現
》參訪表現
》移地教學表現
7具備關懷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concern and serve society.
  
8具備觀察社會趨勢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observe social trends.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蔡佳泓(2015)。基礎統計分析:R程式在社會科學之應用。台北:雙葉。
劉正山(2018)。民意調查資料分析的R實戰手冊。台北: 五南。
陳正昌、賈俊平(2016)。統計分析與R。台北:五南。
邱皓政(201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與R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六版)。台北: 五南。
邱皓政(2019)。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台北:雙葉。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1.台大統計教學中心網站:http://www.statedu.ntu.edu.tw:8080/ (有相當多的統計資訊可
以自行下載學習)
2.Salkind, N. J.著、史玲玲、張振華譯 (2009)。 愛上統計學,台北市:五南圖書。
3. Pagano, R. R. 著, 趙碧華、潘中道、郭俊賢譯 (2013)。 行為科學統計學(三版),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4. https://www.princeton.edu/~otorres/Stata/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本課程旨在透過量化研究方法,培養學生描述與解釋社會現象及行為特性的能力,並熟練運用統計工具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課程內容將幫助學生掌握SPSS、R及STATA等統計軟體的操作,深入理解統計分析的理論基礎與應用技術,能夠有效解釋與呈現分析結果。同時,本課程將引導學生以數據軟體工具的分析方式探索社會問題,提出具體的解釋與建議,進一步提升其量化研究能力及統計應用的實用性與精準度。
This course aims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ability to describe and interpret social phenomena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while developing proficiency in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using statistical tools. The course content will guide students in mastering the use of statistical software such as SPSS, R, and STATA,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practical technique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enabling effective interpret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analytical results. Additionally, this course will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lore social issues through data-driven approaches, propose concrete explan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nd further enhance their quantitative research skills and the precision and practicality of statistical applications.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社會研究方法》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對社會學研究基本原理的全面理解。課程目標是確保學生掌握社會研究的哲學基礎,包括實證主義、解釋主義和批判理論。學生將學會區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並理解其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此外,課程還為學生提供設計穩健社會學研究的技能,幫助他們制定研究問題、發展假設並選擇適當的研究設計。實踐經驗方面,課程強調各種數據收集技術,如調查和次級數據來源,同時重點關注倫理考量。

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技能。學生將熟練使用統計軟體stata進行量化數據分析以並將學會準確解釋其研究結果,並以連貫且學術的方式展示這些結果。批判性評估課程也是一個關鍵目標,學生將學會評估研究的有效性、可靠性和普遍性,識別潛在的偏見,並解決方法論上的缺陷和倫理問題。通過對當代社會問題的原創研究項目,學生將應用課堂所學方法並展示海報其研究成果,從而提高他們在實踐中應用社會學方法的能力。

課程還旨在提高學生的溝通技能,確保他們能夠撰寫清晰且組織良好的研究報告,並向學術和非學術觀眾展示其研究結果。倫理研究實踐是關鍵焦點,學生將熟悉管理社會學研究的指南,並在項目中應用這些原則。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合作研究經驗,教導學生有效地在團隊中工作並融合多樣觀點。最重有的是,本課程為學生在其研究職業生涯中進行持續學習和適應性準備,讓學生成為一名專業的數據分析師、資料科學家並能夠跟上研究方法的新發展,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加以應用。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2/19 導論,課程介紹R軟體安裝、簡介、基本語法與操作、以R讀取各類資料
(STATA與R介紹)
  

2

2/26 量化研究的基本概念/建立電腦化資料庫 作業一

3

3/5 R與STATA執行基本統計運算與繪圖   

4

3/12 推論統計的基本原理、假設驗證與抽樣分配 作業二

5

3/19 問卷調查與問卷設計 作業三

6

3/26 描述統計與圖示技術
  

7

4/2 類別資料分析與卡方檢定
作業四

8

4/9 平均數的差異檢定:t考驗
作業五

9

4/16 期中考   

10

4/23 平均數的變異分析:ANOVA 作業六

11

4/30 線性關係的分析:相關與迴歸
作業七

12

5/7 多元迴歸 (作業3)
作業八

13

5/14 控制、調節、與中介
作業九

14

5/21 邏輯迴歸:二項式(/順序)
作業十

15

5/28 邏輯迴歸:多類別邏輯回歸
作業十一

16

6/4 邏輯迴歸:柏松邏輯回歸
作業十二

17

6/11 期末考   

18

6/18 期末報告:個人論文專題報告與展演海報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本科目 ☑同意期末退修且不需面談輔導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1810% 
平時作業1155% 
期中考15% 
學期考15% 
報告15% 
課堂討論1820%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星期一早上的12-3pm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P102 EMAIL:fyhuang1981@gmail.com
聯絡電話 Tel: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社會統計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先購買與下載STATA與R軟體
十、學校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https://sites.google.com/view/fang-yi-huang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