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5/7/7 上午 05:15:00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社會思想史
(英文)HISTORY OF SOCIAL THOUGHT
開課學期 Semester:114學年度第1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社二A (合開:社二B)
授課教師 Instructor:姚明俐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SO236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60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學分數 Credit(s):3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四E56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4年06月11日15時03分
※ 因授課需求教室如安排於語練教室需加收語言實習費
課程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關聯性 Course match with UN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1 消除貧窮 No Poverty
>SDG3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SDG16 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 Peace, Justice and Strong Institutions
>SDG17 促進目標實現之全球夥伴關係 Partnerships for the Goals
課程與社會力關聯性 Course match with Employment Soft Skills
>溝通表達 Communication Expression
>持續學習 Continuous Learning
>人際互動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問題解決 Problem Solved
>創新 Innovation
社會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具備社會學思考的基本能力
The basic ability to think sociologicall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語言測試(含繳交錄音檔、口試、角色扮演等)
2具備社會科學研究的分析能力
The ability to analyze so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語言測試(含繳交錄音檔、口試、角色扮演等)
3具備調查、蒐集與分析資料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investigate ,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4具備批判社會現象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analyze social phenomenon criticall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語言測試(含繳交錄音檔、口試、角色扮演等)
5具備全球與跨文化的視野
The views with global and cross-cultural concerns.
  
6具備分析在地與區域社會問題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analyze social problems in both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
  
7具備關懷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concern and serve society.
  
8具備觀察社會趨勢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observe social trend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語言測試(含繳交錄音檔、口試、角色扮演等)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老師編輯. 會公布在tronclass
開學會公布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每周都會有閱讀的資料. 都是中文的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本課程社會思想史,即社會學理論的史前史;也就是先有社會思想,才有所謂的理論論點。本課程在這個前提下,講課的時代起點,在於理性主義的新古典時期,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進入工業革命的現代,而後又再度反思現代,重新思考、並批判理性的定義與價值。在這幾百年的歲月之中,偉人的邏輯與想法,推動政治、科技、還有思潮。你可以看到一群在教會裡工作的人,發明望遠鏡、顯微鏡...等等工具。工具發明之後,讓人可以利用這些工具觀察天文地理,得知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法蘭西斯培根提出的歸納法、笛卡爾習慣用的演繹法,都是科學思考的進展,推動新學科的出現、當然也關乎工業革命,以及在此期間,大幅進展的的物理學、經濟學、還有新興的社會科學。

  在這段文藝復興至現代的歐洲歷史演進期間,宗教的教條不再是道德與信念的唯一的宗旨,取而代之的是理性思維。霍布斯的巨靈論,書寫君王如何統治帝國,然而,世上也沒有不滅的帝國,當君王的王朝漸漸被民主取代,取而代之的又是什麼思想?John Locke 提出天賦人權,但是,我們是否疑惑,那是否大家都可以予取予求?權利的邊界又在哪裡?教會的道德觀如果漸漸瓦解,那什麼才叫做道德? 對應著社會變遷,還有許多重要的議題,就像是福祉、人權、正義。
福祉的定義是什麼?什麼叫做最大利益?就像有害群之馬消耗社會能量,我們是否應該殺掉他,以便保持全體的幸福水準?個人在現代社會是否能有自由?是否有身不由己的時候?還有,正義是絕對的嗎;那為什麼同樣是搶下一塊土地,在遠古時期叫做英雄,在現代叫做侵略?尤其當上述這些看似合理的觀念結合權力的時候,就像所謂的政府是為全民、還是為權力服務?

  偉人的思想,就像康德,集中討論理性、道德、美;Adam Smith 討論同理心與經濟;一直到韋伯反問,遠古時期,人為了活著,而才去工作;現在相反,是活著為了工作。所以人生到底為了什麼?所以面對這些現代人的問題,尼采提出超人哲學、上帝已死,而佛洛伊德提出用身體感官,理解世界與自己。這些偉人的思想,與當代最重要的社會理論學家,包括哈伯瑪斯、布迪爾、安東尼紀登斯,就如他的著名之作,也是至今社會學的重要讀本:現代性與自我認同、現代性的後果、反思現代性,都是在談上述這些長期存在的議題。

  本課程特別注重: 1. 思考方法的演進; 2.幾個重要的社會思想要點與思想家,理解其中的辯論。從這些辯論的要點,再度反思當代台灣的社會議題例如:公平、福祉,甚至到近期的全球化、環境變遷、永續發展… 追求福祉的渴望依然,但對於福祉的定義卻一直改變。這個現象是否也能察覺到觀察社會之不同的視角,而有利於引導你對於這些議題發展出批判式的論證?選修本課程,與眾多偉人對話,即將強化你的思考&批判能力,更讓你掌握社會學重要思想的傳承脈絡!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課程計分:
課堂討論。
個人書寫。(可以使用各種參考資料)
期中與期末報告。書籍。中文的

課堂學習單(1次。個人成績)。
本課程引用的教學參考資料,也有許多是英文書寫。可以藉此跟老師請教學習英文的方法。當然,教學方式也會以當時的全班的學習狀態做適度調整。可能有一次可以規劃看相關影片,可以上課在規劃討論。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9/11 導論:本課程總論。尚未正式上課。
思想不會無緣無故產生,社會也不會無緣無故變遷;然而,是什麼驅動社會變遷?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十八世紀後的現代與至今,社會關心的要點又是什麼?我們何時開始追求福祉,福祉的定義又是什麼。介紹所有思想家。
  

2

9/18 從中古時期到文藝復興、新古典時代變遷的背景。
曾幾何時,我們開始科學式的思考、而不再盲目生活?從占星到實證的年代。自然科學(物理化學、生物、植物…)與社會科學分道揚鑣。「科學思考方式」的崛起。交遞分組報告名單。政治哲學的經典:霍布斯&巨靈論
分組。登記報告時間

3

9/25 洛克:天賦人權   

4

10/2 什麼叫做最大福祉&利益?功利主義1:邊沁 分配小組報告。可以期中,期末與不同的人組合

5

10/9 功利主義2:彌爾 開始論流報告。

6

10/16 亞當斯密:經濟與道德   

7

10/23 康德:理性與道德   

8

10/30 期中報告(介紹一個觀點的發明,或是事物設備的發明。例如:人權的發明Lynn Hunt)   

9

11/6 期中考週。不出席   

10

11/13 馬克思。資本主義的世界。如何理解世界?(在討論。或是參觀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台灣人的幸福觀是什麼) 登記報告時間

11

11/20 馬克思。資本主義的世界。如何理解世界?唯心或是唯物論?   

12

11/27 韋伯。權力推動歷史 開始論流報告。

13

12/4 涂爾幹:社會的集體性&凝聚力   

14

12/11 尼采。   

15

12/18 佛洛伊德(要看時間夠不夠講到這裡)。期末報告
最後一次報告

16

12/25 書寫學習單(個人成績。題目會先公布。在課堂寫。可以參考資料。不會太難)。 出席書寫

17

1/1 期末考週。不出席 無課程

18

1/8 彈性上課.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本科目 ☑同意期末退修且不需面談輔導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報告160%期中與期末各有30%
(可以1個人。4-6人最適合。可以與不同人組成兩次報告組別)
課堂討論1040%出席, 課堂討論與書寫等等課堂上的表現。有一個個人期末書寫占15-20%。
可以爭取加分,最多加總分5。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週二上午10:00-12:00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D817 EMAIL:s0930143@gmail.com; mlyao@scu.edu.tw
聯絡電話 Tel:無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開學後公布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上課睡覺趴,NO。
十、學校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