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5/7/7 上午 05:15:00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社會學理論
(英文)SOCIOLOGICAL THEORIES
開課學期 Semester:114學年度第1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社二A
授課教師 Instructor:石計生 SHIH, C.S.STONE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SO301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全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60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必 學分數 Credit(s):3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五789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4年05月26日17時35分
※ 因授課需求教室如安排於語練教室需加收語言實習費
課程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關聯性 Course match with UN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4 優質教育 Quality Education
>SDG10 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Reduced Inequalities
>SDG16 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 Peace, Justice and Strong Institutions
>SDG17 促進目標實現之全球夥伴關係 Partnerships for the Goals
課程與社會力關聯性 Course match with Employment Soft Skills
>溝通表達 Communication Expression
>持續學習 Continuous Learning
>團隊合作 Teamwork
>問題解決 Problem Solved
>創新 Innovation
>資訊科技應用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工作責任與紀律 Work Responsibilities and Discipline
>抗壓性 Stress Resistance
社會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具備社會學思考的基本能力
The basic ability to think sociologically.
  
2具備社會科學研究的分析能力
The ability to analyze so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3具備調查、蒐集與分析資料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investigate ,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4具備批判社會現象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analyze social phenomenon criticall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5具備全球與跨文化的視野
The views with global and cross-cultural concern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6具備分析在地與區域社會問題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analyze social problems in both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7具備關懷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concern and serve society.
  
8具備觀察社會趨勢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observe social trend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1.石計生,《社會學理論-從古典到現代之後》,台北:三民出版社,2006。
2.石計生,《馬克思學:經濟先行的社會典範論》,台北:唐山書局,2016。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1. Karl Marx文集,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index.htm
2. Emile Durkheim著,馮韻文譯,《自殺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18。
3. Emile Durkheim著,芮傳明、趙學元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桂冠出版社,2007。
4. Emile Durkheim著,渠東譯,《社會分工論》,北京:三聯出版社,2009。
5. Max Weber著,康樂、簡惠美譯,《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台北:遠流出版,2020。
6. Max Weber著,李中文譯,《學術作為一種志業》,台北:暖暖書屋,2023。
7. Max Weber著,李中文譯,《以政治為志業》,新北:暖暖書屋,2018。
8. Karl Marx, Engels著,孫善豪譯注,《德意志意識形態I.費爾巴哈原始手稿》,台北:聯經出版社,2019第二刷。
9. Karl Marx著,李中文譯,《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新北:暖暖書屋,2016。
10. Karl Marx著,黃煜文譯,《共產黨宣言》,台北:麥田,2014。
11. Karl Marx著,《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2. Karl Marx著,《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marxist.org-chinese-marx-1860.htm
13. Karl Marx著,《資本論》,台北:聯經出版社,2017。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主要目的是對於社會學理論的不同流派的介紹與理解。上學期研讀的內容包括:古典三大家馬克思 (Karl Marx), 韋伯(Max Weber), 和涂爾幹 (E. Durkheim) 。教學設計上將由上述三位社會學理論家的理論觀點,透過課堂講解、閱讀、書寫,並結合當代議題討論, 使學生對社會學理論有一圖像式的理解, 明暸其立論的背景與歷史位置,透過與社會學大師思想的交鋒,進行自我的思想啟蒙、蛻變,學習如何洞察社會處境與預言未來社會,進而引發學生對於社會學理論的研究與應用興趣。
The main purpose is to introduce an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schools of sociological theory. The objectives of this class focus onthe academic training for 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ies.The class covers classical theorists, Classical Marx (Karl Marx), Weber(Max Weber), E. Durkheim and Georg Simmel. Instructional design will b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views of the above foursociological theorists, and will be discussed throughout related issues, so that students will have a pictorial understanding ofsociological theory, clarifying the background and historical position of their theories, and then triggering students' sociologicaltheory.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would also be interests.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從十九世紀涂爾幹、韋伯和馬克思的「朝向工業化轉變」(transition to industrialization)到21世紀的今日「朝向人工智慧的轉變」(transi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我們會因時代的變化而放棄任何一位古典大家的理論嗎?答案不但沒有,相反地,時代並沒有讓我們抛棄古典社會學理論課的見解,通過涂爾幹的機械連帶/有機連帶的變證,我們看到工業化的來臨與影響。通過韋伯的悲觀,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的「鐵的牢籠」,通過馬克思的「資本論」,我們看到AI的資本化後我們所預見的機器人生產時代的人類赤貧化與不確定性的未來的討論。

社會學理論是將社會學的概念、原理、與隨著社會型態轉變而產生的解釋變化等賦予「歷史」和「人格」深度,從中理解每個「當代」的時代問題與未來。社會學理論這門學科的「歷史」深度,是對於當時的時代問題的針貶,因此研讀本身就帶領我們回到歷史本身;社會學理論的「人格」深度,則是透過每個社會學理論家的思想,映照時代精神與其侷限的超越的可能。因此,「歷史」和「人格」深度造就社會學理論指涉的時間與空間,包括了過去、現在與未來,透過人所創造的理論描繪思想家的社會洞察、處境與預言。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9/12 課程介紹 / 認識社會學理論
授課方式說明:當日將完成分組安排,無出席者由老師決定
  

2

9/19 涂爾幹:朝向脫序的社會分工論
以社會事實解釋社會現象,從機械連帶到有機連帶
課堂心得1

3

9/26 涂爾幹:社會學眼中的宗教生活
以社會事實解釋社會現象,圖騰、神聖化與集體力量
課堂心得2

4

10/3 從涂爾幹觀點探討當代社會現象
(各組口頭報告與綜合討論)
分組報告

5

10/10 國慶紀念日放假   

6

10/17 韋伯:詮釋社會學
價值關聯與價值中立;理解;理念型和選擇性親近
課堂心得3

7

10/24 韋伯命題與解除魔咒: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課堂心得4

8

10/31 從韋伯觀點探討當代社會現象
(各組口頭報告與綜合討論)
分組報告

9

11/7 進入馬克思
影片探討:青年馬克思
課堂心得5

10

11/14 馬克思:異化勞動 課堂心得6

11

11/21 馬克思經典文本導讀
(1) 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2) 共產黨宣言
分組報告:文本導讀

12

11/28 馬克思:辯證唯物論 課堂心得7

13

12/5 馬克思經典文本導讀
(3) 德意志意識形態
(4)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
(5) 政治經濟學批判 導言
分組報告:文本導讀

14

12/12 馬克思:資本主義的經濟社會邏輯   

15

12/19 馬克思:解讀資本論,擴大再生產作為經濟危機理論?   

16

12/26 Home Work:閱讀資本論,撰寫期末書面報告   

17

1/2 Home Work:繳交期末書面報告   

18

1/9 教師彈性教學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本科目 ☑同意期末退修且不需面談輔導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課堂心得735%依老師於課堂中所講解的內容和提出的問題討論,進行課後心得書寫。
課堂心得須以電腦擅打之方式撰寫,並於課後二日內以PDF檔上傳至Tronclass作業區。
除特殊原因外,不開放事後補交。
文本導讀125%依每組同學對經典文本導讀的理解、二次建構能力與思想對話給予分數。
期末報告125%此份期末報告,將綜合課堂所教授的內容提出問題意識,請同學進行全面性的回顧與思考來進行撰寫。
課堂討論與參與 15%包含同學在當代議題討論(涂爾幹與韋伯)的表現,與在課堂上參與、發言的情形給予分數。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請事先以email與老師預約時間。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P308 EMAIL:cstone@scu.edu.tw
聯絡電話 Tel:#6311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老師將視同學的學習狀況與課程需要調整授課內容。
十、學校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