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5/10/6 上午 05:15:00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東亞研究與跨領域人才培育  組別:中日語雙溪
(英文)EAST ASIAN STUDI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開課學期 Semester:114學年度第1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全校選修
授課教師 Instructor:羅濟立 LUO, JI-LI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SP662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中日語雙溪
人數限制 Class Size:80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學分數 Credit(s):2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五34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4年09月18日08時32分
※ 因授課需求教室如安排於語練教室需加收語言實習費
課程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關聯性 Course match with UN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3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SDG4 優質教育 Quality Education
>SDG5 性別平等 Gender Equality
>SDG10 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Reduced Inequalities
>SDG11 永續城鎮與社區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SDG15 陸域生態 Life on Land
>SDG16 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 Peace, Justice and Strong Institutions
>SDG17 促進目標實現之全球夥伴關係 Partnerships for the Goals
課程與社會力關聯性 Course match with Employment Soft Skills
>溝通表達 Communication Expression
>持續學習 Continuous Learning
>人際互動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問題解決 Problem Solved
>創新 Innovation
>資訊科技應用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全校選修(課程)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倫理思辨
Ethical Speculation.
  
2人文素養
Humanistic qualit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學習綜合表現
3科學素養
Scientific Literac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學習綜合表現
4思維能力
The Ability of Reasoning.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學習綜合表現
5語文能力
Language abilit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學習綜合表現
6身心保健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7民主法治與公民素養
Democratic rule of law and civic literac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學習綜合表現
8社會意識與國際視野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學習綜合表現
9美感意識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本講座課程將由國內外具有聲望的學者與專業人士擔綱演講,課程不指定特定教科書,相關資料將透過TronClass平台公布,或於課堂中發佈提供。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本講座課程旨在推動本校東亞研究的深化與跨領域人才的養成,特別邀請來自國內外的權威學者與專家,針對當代人文、社會及自然科學等領域的重要議題進行深入探討。期盼透過多元專家的分享與引導,激發學生對相關議題的學習熱忱,拓展知識視野,為未來的進階學習奠定基礎,進而培育具備跨領域素養的次世代東亞研究人才。
This lecture series aims to advance East Asian studies at our university and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Renowned scholars and experts from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re invited to deliver in-depth talks on key contemporary issues in the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and natural sciences. Through diverse expert insights and guidance, the course seeks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se topics, broaden and deepen their perspective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academic pursuits—ultimately foste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scholars in East Asian studies.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本講座課程旨在推動本校東亞研究發展,並培養具備跨領域能力的人才。授課講師來自台灣、日本及韓國,組成多元專業陣容,課程將以中文及日文(搭配逐步口譯)進行。每週講者與講題暫定如下(2025.8.27更新):

課程內容廣泛,涵蓋跨領域學習、台日關係、電影文學、外語數位學習、韓國女性議題、韓國流行文化、地方創生、台灣史地與GIS、永續農業、汽車產業趨勢、越南研究、設計心理學、東南亞(印馬)研究、觀光經濟分析以及人工智慧學習等多元主題,觸及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多個面向。藉由各領域專家學者的知識傳授與觀點分享,期望能啟發學生對議題的興趣,拓寬學術視野,促進跨領域理解與對話,進而培養未來東亞研究領域所需之複合型人才。

本課程以實體授課為主,若遇講座教授因故無法親自來校,將改採教室現場與線上連線並行的方式進行課程,或透過預錄影片由主持教師羅濟立教授於教室引導學習,以確保課程品質與學習連貫性。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9/12 東亞研究與跨領域人才培育 東吳大學副校長、東亞區域發展研究中心諮詢委員
王世和教授

2

9/19 當代東亞對中國古典小說的挪用與詮釋 立命館大學産業社会学部
上原德子教授

3

9/26 挑戰異領域「融合」研究:如何跨越領域壁壘 宮崎大學
地域資源創生学部
西和盛教授

4

10/3 川普時代的台海情勢 印太戰略智庫
董事長兼執行長
矢板明夫先生

5

10/10 國慶日(放假一天)   

6

10/17 社區永續與觀光學2.0一走向共創型城鄉營造 麗澤大學
山川和彥教授

7

10/24 台灣光復節(補假一天)   

8

10/31 東南亞文化 臺灣師範大學
東亞學系
張碧君教授

9

11/7 現代科技與語言學習 臺灣師範大學
英語學系
陳浩然教授

10

11/14 日本製造業系統:豐田生產方式的基本原理與未來展望 九州大學
目代武史教授

11

11/21 以自然為本的負碳技術-應用校園廚餘堆肥增加農地土壤碳匯 張怡塘
東吳大學微生物系特聘教授

12

11/28 台灣的日本語教育與日本研究 東吳大學端木愷(字鑄秋)校長講座教授
徐興慶教授

13

12/5 韌齡心北投生活圈 汪曼穎
東吳大學心理系特聘教授

14

12/12 東亞地區的性別多樣性研究:活出自我的處方箋 北海道大學
池直美教授

15

12/19 台越文化交流現況與未來 成功大學
台灣文學系
蔣為文教授

16

12/26 數位時代的歷史編織:以GIS/SNA探索台灣史研究的未來面貌 彰化師範大學
李宗信教授

17

1/2 韓國文化內容產業政策及其人才培育現況 政治大學韓文系
駐韓國公使
郭秋雯教授

18

1/9 彈性補充教學(自主學習)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本科目 ☑同意期末退修且不需面談輔導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 30%1.病假、公假,或不可抗拒之事假必須提交證明書,至助理處辦理請假。
2.未請假(缺席)者,每次扣總分三分。超過四次者,本科目總成績不及格。
3.兩次遲到或早退合計為一次缺席。
平時作業 20%至課堂聽講學生,每週聽完授課內容後,下課前線上繳交「想帶走的三句話」。
報告 30%期末考週(1月2日)上課時繳交一份2000字以內的期末報告,以華語或日語書寫皆可。
課堂討論 10%本科目重視與講座教授之互動,積極參與QA時間討論者酌情加分。
學習態度 10%本科目重視上課基本禮節及學習態度,禁止划手機、睡覺、聊天等行為。未聽勸導者,視情節輕重扣減本項分數。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每週二與週四1010~1200,或彼此有空之時間,歡迎積極預約。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R0723或院長辦公室 EMAIL:jililuo@hotmail.com
聯絡電話 Tel:研究室6559,院長辦公室6521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林晏瑋6454ceas@scu.edu.tw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本課程極為重視出席及上課態度,實際情形反映在成績上。
十、學校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https://sites.google.com/view/luojili/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